我的美国公务员之路(电子版)

$8.99



张程、乔晞华著

ISBN:978-1-951135-18-8(P-平装本)

978-1-951135-19-5(E-电子本)

LCCN: 2019918008

出版: 美国华忆出版社 奥斯汀·得克萨斯州

版次: 2019年12月第一版

字数: 247千字

分类: ,

内容提要

本书记述了作者在美30年的生活和工作经历。他曾在美国的监狱里当过翻译,在法庭上做过陪审员,与流浪汉打过交道,对瘾君子进行过研究,到餐馆打过工,为好莱坞拍过电影,在中文学校当过教师,还做过近十年的义工。作为资深的州府公务员,他参与评估新法律的效果为州议会的立法提供过科学根据,在打假诉讼中为检方提供过证据作为专家为检方出庭作过证参与过无数次打击欺诈的法律诉讼本书内容涉及美国公益代位诉讼体制工伤赔偿保险机制民众遇到自然灾害后重建家园的房产保险系统政府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措施专为老人和穷服务的美国医保体系美国的警察、法院、监狱等司法机构的运作情况以及美国选举中鲜为人知的内情等。书中还详细介绍美国公务员的反腐防腐教育措施及现状

作者简介

张程,2012年获英国伦敦艺术大学时尚新闻学硕士学位,2017年获上海大学电影学硕士学位。

乔晞华,1989年赴美留学,1991年获美国杜兰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美国Tulane大学社会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德克萨斯州司法部研究人员。

合著有《西方社会学面面观》(2013);《总统制造——留美博士眼中的美国大选》(2014);《傲慢与偏差——66个有趣的社会问题》(2015);《多棱镜下:中国的电影与时装、时尚》(2015)。

前言

美国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是人间。

本书

以细腻的寻常小事,透视在美的生活;

以真实的学习经历,讲述留学的经验;

以亲身的工作实践,介绍政府的管理;

以犀利的专家眼光,剖析美国的社会。

乔晞华于1989年赴美留学,获社会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年进入X州政府工作至今,曾在州工伤赔偿研究中心和州保险业管理部任职,现为州司法部的研究人员。

乔晞华曾在美国的监狱里当过翻译,在法庭上做过陪审员,与流浪汉打过交道,对瘾君子进行过研究,到餐馆打过工,为好莱坞拍过电影,在中文学校当过教师,还做过近十年的义工。作为资深的公务员,他参与评估新法律的效果,为州议会的立法提供过科学根据,在打假诉讼中为检方提供过证据,作为专家为检方出庭作过证,参与过无数次打击欺诈的法律诉讼。如此丰富的个人经历,使我们有很多故事与心得体会想与对美国普通民众社会有兴趣的读者分享。于是,写作这本书的动力应运而生。

本书内容涉及美国公益代位诉讼体制,工伤赔偿保险机制,民众遇到自然灾害后重建家园的房产保险系统,政府保护消费者利益的措施,专为老人和穷人服务的美国医保体系,美国的警察、法院、监狱等司法机构的运作情况以及美国选举中鲜为人知的内情等。书中还详细介绍美国公务员的反腐防腐教育、措施及现状。

书中的各章节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阅读顺序可以由读者任选。为了保护个人隐私,书中的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名字虽是虚构的,但所叙述的事情却是真实的。

资深编辑王立嘉编审为拙作进行了全面的文字修改,使之增色不少,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

本书曾得到朱思明编辑和翟福军编辑的帮助、指教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原订于2013年由新华出版社在国内出版,因各种原因,未能如期实现,一直拖至2019年才由美国华忆出版社在国外出版,作者向在出版过程中曾给予大力帮助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后记

限于篇幅和保密的原因,我的故事还没有讲完。一些有趣的案件还没有了结,在此不能提及,连对家人都不能说。

虽然我没有像打工皇帝那样辉煌的业绩,也没有像成功商人那样富有,更没有像科学界精英做出非凡的贡献,但是我还算是发展比较顺利的。我属于千千万万出国留学生中选择留下来的一员。我常问自己,是什么原因使我留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留”还是“走”的问题,是许多海外学子在毕业后常常被困扰的问题。

对我来说,留下的原因不完全是物质方面的。那么是什么呢?我是个不太会搞人际关系的人,除了尽力作好本职工作,其他方面显得弱智低能。幸运的是,在美国这片土地上,像我这样的人也能有很好的发展机会。当我的那些书呆子教授们欣赏我的刻苦努力,委我以重任时,当我的第一个老板对我说:“只要我有权力留一个人,我就留你”时,当我的第二个老板两次尽力挽留我时,当我的现任老板遇到重大任务总是既给我压担子又处处尊重我时,做留下的选择是合乎情理的抉择。

我常说,我是个非常幸运的人。在美国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我遇到好导师、好老板、好同学、好同事,有报不完的知遇之恩。士为知己者死,正是由于遇到知己,我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更加卖命地工作和学习,并乐此不疲。

现在常看到国内的报道,为了吸引海外人才回国,许多单位花重金,许以优厚的物质条件。诚然,一定的物质条件是必要的,但是海外人才的回归并非完全看重物质条件。许多在海外定居的人才,并不完全是冲着国外优厚的物质条件。宽松的工作环境,简单的人际关系,任人唯贤的用人之道,比优厚的物质条件更加吸引人才。

但愿国内在这方面能尽早地与国际接轨。

目录

第1篇 求学岁月

1.1. 初到美国 / 001

1.2. 美国大学 / 010

1.3. 教授和我 / 024

1.4. 学做学问 / 037

1.5. 马克思主义在美国 / 049

1.6. 同学众生相 / 054

1.7. 清点流浪汉 / 065

1.8. 戒毒试验所 / 073

1.9. 难产的博士论文 / 078

第2篇 公务员经历

2.1. 美国公务员须知 / 093

2.2. 评估工伤赔偿新法 / 103

2.3. 审计风波 / 109

2.4. 选区划分 / 125

2.5. 拨款评审难题 / 135

2.6. 任职保险业管理部 / 139

2.7. 房屋风险评价的转型 / 147

2.8. 一角三分话费之灾 / 150

2.9. 职场斗争 / 153

2.10. 办公室轶事 / 162

第3篇 官与商

3.1. 医药欺诈案 / 173

3.2. “发力丸”传销案 / 179

3.3. 牛奶汽油价格战 / 184

3.4. 破产债权的诉讼 / 189

3.5. 计算机和犯罪 / 193

3.6. 救护车上的奇怪病人 / 199

3.7. 锱铢必较的话费 / 203

3.8. 加油泵里的猫腻 / 206

3.9. 贷款保险里的花招 / 210

3.10. 汽车配件销售案 / 216

第4篇 在美生活

4.1. 监狱趣闻 / 231

4.2. 我当陪审员 / 255

4.3. 警察和法官 / 265

4.4 纽奥尔良的狂欢节 / 280

4.5. 客串好莱坞 / 287

4.6. 教会一瞥 / 294

4.7. 打工的辛酸 / 301

4.8. 任教中文学校 / 320

4.9. 亲历卡特里娜 / 328

4.10. 拾荒淘宝小记 / 338

4.11. 退税义工 / 342

结束语 / 351

作者简介 / 352